新闻资讯

安徽大象集团特约发布|CHINA繁昌窑的故事(之九)
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9-26

好大一个鸠兹邑

繁昌窑所在境内的安徽省芜湖市,建置历史十分悠久。

早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,吴泰伯于东海之滨的湿地(鸠薮之地)建立起勾吴王国,便已经有了邑置。由于所处战略地位重要,与勾吴王国一开始建都的都城梅里相距很近,犄陪都之势,便按国名“勾(鸠)吴”,冠之以“鸠”,得邑名“鸠兹”。

因古代(现代亦是如此)吴地一带“鸠”、“勾”发音不分,故“勾吴”又被叫做“鸠吴”,“勾践”又名“鸠浅”。以此类推,“鸠兹”有时候又被叫做“勾兹”,或“祝(祝鸠)兹”、“皋夷”(生活在岗丘高地上的东夷氏族)等。

276211f48aed49e98b31b94cba258a43~tplv-tt-origin-web_gif

关于“邑”,《说文》解释为:“邑,国也。”《左传》:“凡称人曰‘大国’,凡自称曰‘敝邑’。”这里的“邑”,当然指的是王国下面的侯国(国在古代为王侯的封地),相当于后来国家下面的省,或是省下面的府,府下面的县。

与鸠兹邑同一时期也有一个冠以“鸠”名的邑置(侯国),位于长江北岸,叫做“舒鸠”(今安徽舒城一带)。时为江淮流域众多侯国中较为强大的侯国之一,大言不惭地称之为“舒鸠国”,简称“鸠国”。

古代鸠兹邑所管辖的范围非常广,据有关资料记载:“芜湖县府西南六十五里,西至庐州府无为州百三十里,西南至宁国府南陵县百十里,春秋时为吴之鸠兹邑。”

其实根据史料考证,古代鸠兹邑所管辖的范围,还远不止以上所说这些。

湖北荆州《今县释名》:“汉置松兹县,在庐江郡,此县地为汉南郡之高成县。东晋咸康中,以庐江郡松兹县流民,避兵至此,乃侨置此。古今地名云,荆州松滋县,古鸠兹地。按古鸠兹邑,在今芜湖县。”这段文字史料透露出来一个信息,即是庐江郡松兹县曾属“古鸠兹地”所辖,说不定侨置到了湖北荆州以后,仍辖属鸠兹邑。

今湖北罗城县一带,春秋时期也曾辖属过鸠兹邑。民国年间,当地考古人员在该县九资河出土发掘一块《鸠兹碑》,直呼鸠兹邑为“鸠兹国”。

05468ec21862497398bf1dbff3614391~tplv-tt-origin-web_gif

“鸠兹”之得名,最早见诸于《春秋左传》记录的一段战事,史称“鸠兹衡山之战”,发生时间在鲁襄公三年,也就是公元前570年。

既然在公元前570年便有了“鸠兹”邑名的出现,说明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鸠兹邑的建置。推断为应在吴王国初立国的时候,亦即公元前585年(周简王姬夷元年、吴寿梦元年),也就是鲁成公六年,距2012年已是近2600年。

《春秋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三年春,楚子重伐吴,为简之师,克鸠兹,至于衡山。使邓廖帅组甲三百、被练三千以侵吴。吴人要而击之,获邓廖。其能免者,组甲八十、被练三百而已。子重归,既饮至,三日,吴人伐楚,取驾。驾,良邑也。邓廖,亦楚之良也。君子谓:‘子重于是役也,所获不如所亡。’楚人以是咎子重。子重病之,遂遇心病而卒。”

春秋中晚期,吴王国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地区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。为了遏制吴国势力向西蔓延,周灵王二年也就是鲁襄公三年(公元前570年)春,楚共王派遣楚国令尹子重率领精兵攻打吴国,此攸关重要的关键性一役,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鸠兹衡山之战,《中国军事史》上有着记载。

子重的伐吴大军从楚国出发后,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,遇到的吴国守军不是弃阵地而逃就是举手投降,不堪一击。其实这正是吴王寿梦“诱敌深入”的战略。子重不知是计,反而十分得意,当到了鸠兹邑境内的衡山(今当涂县境内),看不到一点抵抗的迹象,误以为衡山守军又像前几处一样,早已望风逃逸。杀鸡焉用牛刀,于是子重便命大将邓廖率领穿组甲的士兵300人(“组甲三百”)、穿被练的士兵3000人(“被练三百”)做为前锋,继续向吴地纵深挺进。自己则暂回国内,小作休整,待邓廖拿下鸠兹邑以后,兵临梅里城下,再行出马。

当邓廖率领这支由楚军精锐组成的部队开到鸠兹邑境内的衡山,早已埋伏于此的吴国军队在吴王寿梦身先士卒率领下,突然从楚军一侧杀出,拦腰截断楚国大军,把楚军分割成两段,造成其首尾不能相顾。然后采取“围点打援”的战术,将楚军杀得个落花流水,丢盔弃甲,溃不成军。结果邓廖所率精锐部队的300名组甲兵,只剩下80名;3000名被练兵也只剩下300名勉强逃生。其余死的死降的降,主将邓廖也被生擒活捉,当上吴国的俘虏。而此时子重却一点也不知情,以为胜券在握,继续在官邸内饮酒作乐。不出三日,忽然战报传来,邓廖的精锐部队遭全军覆没,鸠兹邑不光没有被拿下,反倒被吴军乘胜追击,一举攻占了楚国东部重镇驾邑(今安徽无为县境内),为鸠兹衡山之战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这也是给楚军特别是给子重一个极大的讽刺,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。不久,子重在楚国朝野一片指责声中,大病一场,郁郁死去。

子重,春秋时期的楚国令尹,楚穆王的儿子,楚庄王的弟弟。楚共王时,担任楚国令尹。令尹这一职务,为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设立的最高官衔,是掌握政治事务、发号施令的最高长官。“身处上位,以率下民。”对内主持国事,对外主持战争,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。楚国派出这样一位重要人物攻打吴国,原指望取得伐吴成功,不料却败在了鸠兹衡山之战,从此以后,吴楚两国之间的战局得到阶段性扭转,楚军再也不敢取道鸠兹邑,轻易进犯吴国。

de4bc99780d5489893d538f2c95756bd~tplv-tt-origin-web_gif

衡山,即是“横山”,又称“横望山”,因四望皆横而得山名。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境内,其山势威严,苍翠亘天,横列若屏障,方圆百余里,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。吴王寿梦就是选择在此设下伏兵,一举歼灭楚国伐吴大军精锐部队,取得鸠兹衡山之战的重大胜利。同时也使吴国由水战优势转为陆战经受了一次实战考验。

此时正是晋悼公雄霸中原的时代,楚国在北面十分艰难地与晋国抗衡,无力继续发动对吴国的征伐。到了公元前561年,一代雄主吴王寿梦去世,局势才小有改变。

吴王寿梦是吴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君主,在他统治的25年间,吴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国一跃而成为举足轻重的军事强国,陪都鸠兹邑也相应得到很大发展,成为吴国西部重邑。

又因鸠兹衡山之战取得重大胜利,令世人刮目相看。

fea3567c8a3f4de8a550ef4a15f7379b~tplv-tt-origin-web_gif

吴王寿梦去世以后,楚国自恃少了一个劲敌,先后又取道鸠兹邑,发动了两次征吴之战。一次是公元前537年的鸠兹鹊岸之战,另一次是公元前525年的鸠兹长岸之战,两次战争都是以吴胜楚败而告结束。

这两次战事,在《军事辞海》解释中都有记载。

楚灵王四年也就是吴王馀祭十一年(公元前537年),楚国与其侯国蔡、陈、许、顿、沈、徐、越等组成联军,攻打吴国。吴军出兵迎战,在鸠兹邑境内的鹊岸(与繁昌窑相距不远的今繁昌狄港板子矶一带)摆开战场,一举将楚国联军击败,时称鸠兹“鹊岸之战”。

楚景王二十年也就是吴王僚二年(公元前525年),楚国又向吴国开战,吴王僚命令自己的儿子公子光迎战。公子光率领吴国舟师沿江(今长江)逆水而上,与楚国令尹子瑕的舟师相遇,双方在鸠兹邑境内的长岸(今芜湖市境内的天门山一带水面),进行了一场水上大战。

水战是吴国的强项,吴国很快便将楚国大将司马子鱼杀死。楚国舟师奋力反击,又将吴军打败,并缴获了吴王僚的乘船,也就是 “余皇号” 旗舰。吴军主帅公子光为了夺回“余皇号”,派了3名敢死队员潜伏在“余皇号”附近,做为内应。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,突然发起袭击,高呼:“余皇!”“余皇!”潜伏在附近的吴军敢死队员也轮流高声应答,楚军以为吴国大军攻进楚营,一时乱了套,慌不择路(船)。吴军乘势进行攻击,夺回“余皇号”旗舰,大败楚军舟师。

鸠兹长岸之战是中国古代水战史上,最早详细记载水战经过的一则战例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载:“战于长岸,……大败吴师,获其乘船‘余皇’”。

自鸠兹长岸之战后,楚国再也没有敢取道鸠兹邑攻打吴国,鸠兹邑成为守卫吴国防范楚国入侵的西部坚强堡垒。

cf768dde283046b998c40b304944bca5~tplv-tt-origin-web_gif

公元前514年,吴国从梅里迁都姑苏(即今苏州市),鸠兹邑失去“陪都”优势,发展相对有所滞弱。

公元前472年,吴国被越国所灭,鸠兹邑辖属越国。

公元前334年,楚国继又灭掉越国,鸠兹邑属楚。据《楚文化志》记载,楚国“收取灭国城邑吴城22座”,除吴都和吴别都城5座外,“其他城邑17座”,鸠兹邑位列其17邑之首,足以见得鸠兹邑在楚国人心目中的地位。

公元前221年,秦灭楚,统一中国,分设天下36郡,鸠兹邑仍作为建置保留,属鄣郡(后改为丹阳郡)。直到公元前109年,汉设郡县,“鸠兹”易名“无(芜)湖”。改为县建置以后,治所仍在鸠兹故城。

公元233年,芜湖县迁治在今芜湖市区鸡毛山高地,于是“古鸠兹旧置再未复用”,唯留下鸠兹治所(今芜湖县花桥镇横岗境内)春秋时期建造的一座土城,当地老百姓称为“楚王城”,使人凭吊瞻仰,发思古之幽情。

附录:

天象高端陶瓦超防水!

让世界屋顶,流淌繁昌DNA!

天象高端陶瓦:千年窑火淬炼,以“超防水”重塑建筑脊梁

从繁昌窑到天象陶瓦,一场跨越千年的防水革命!

2009年,天象扎根繁昌,以传统干法陶瓦起家,深谙行业痛点;2022年,湿法生产线投产一场陶瓦革命由此启幕。

1.千年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

天象从繁昌窑“釉水交融”的古老智慧中汲取灵感,创新湿法压制成型工艺:

-超密胎体:通过高压湿法技术,将陶土分子紧密重构,吸水率低于3%,远超国标(≤6%),实现“滴水不渗”;

-抗冻内核:纳米级釉面密封技术,抵御-30℃至70℃极端温差,冻融循环实验超百次无裂痕;

-智能智造:全自动温控窑炉精准还原古法烧制精髓,确保每片陶瓦强度均一、零瑕疵。

2.以人性化设计,重塑施工美学

-模块化卡扣:独创“榫卯式”拼接系统,安装效率提升40%,降低人工依赖;

-立体排水结构:瓦面导水槽与空气层协同设计,暴雨中排水速度提升3倍,告别积水隐患;

-定制美学库:汲取青白瓷釉色灵感,开发霁蓝、天青、琥珀等12种国风釉色,让屋顶成为建筑的诗意延伸。

“天象高端陶瓦,超防水!”——这不仅是广告语,更是对用户的庄严承诺。未来,天象将持续深耕湿法科技,推动陶瓦从“功能建材”向“建筑艺术品”进化,让繁昌的陶瓷基因,随每一片超防水陶瓦,走向全球建筑的穹顶。

天象,以瓦为媒,防水,亦防岁月侵蚀;以瓦筑脊,传承,更传未来气象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ahdaxiang.com/news/76.html

与我们联系


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芦南笔架村
电话:0553-7358888
邮箱:790033830@qq.com

Copyright © 2025 繁昌县大象陶瓷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