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安徽大象集团特约发布|CHINA繁昌窑的故事(之五)
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7-28

范金合土

陶瓷的发明制造,最早是从制陶开始,宇宙洪荒,沧海桑田,鸠·凤凰与火,“少昊制陶”的传说,诠释了繁昌窑所在境内的鸠图腾,曾经是凤凰图腾的组成部分。

《路史》:“燧人氏范金合土为釜。”

《周书》:“神农作瓦器。”

此处“神农作瓦器”的“瓦器”,便是指的神话传说中我国最早发明制造的陶器。

“范金合土”的本义是,用模子(范)浇铸金属、和泥,后多被引用为制陶。

陶瓷发明制造,最早是从制陶开始。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制造的物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,也是这一时期工艺技术水平的代表性器物。

陶器的产生和发展,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。大约在距今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,人们发现将泥巴晾干以后,加上火一烧,能够变得十分坚硬牢固,而且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,用来盛水、盛放和储存食物等。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,也是陶器发明制造的启蒙。

恩格斯在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一书中指出:“可以证明,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,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,涂上粘土,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。在这样做的时候,人们不久又发现,成型的粘土不需要内部的容器,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”。

由此可以想见,陶器的发明,并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落古代先民发明创造的专利,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发明。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地区,任何一个古代农业部落和人群,都能够创造出来陶器。

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。大量考古发现,早在新石器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陶器。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的农业生产,使我们的祖先过上了比较固定的生活,客观上对陶器有了一定需求。为了提高生活的方便,提高生活质量,通过烧制粘土,逐渐烧制出了陶器。

陶器的出现,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,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,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

有了简单的初始的陶器制作以后,经过不断摸索,又有了制陶技艺的产生。

741bd864021946568881be6fa19eda68~tplv-tt-origin-web_gif

我国制陶技艺的产生,远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。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就是陶器乃至陶瓷发展史。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,有很多方面都是通过陶器乃至陶瓷制作所体现,并形成各个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。

“燧人氏范金合土”,“神农作瓦器”,虽然只是神话传说,但从中也让我们了解到,我国的陶器发明乃至陶瓷的发明制造,历史非常悠久,处于世界发展最前列。

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陶片,由此推断为我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历史。说明早在上古时代,生活在中华大地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有了陶器的制作。

考古工作者还在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,发现距今大约为10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残存陶片,科学鉴定为10800—9700年的遗物。

另外在江西省的万年县、广西桂林的甑皮岩、广东省英德县青塘镇等地,也相继发现了距今大约10000—7000年的陶器碎片。

1973年首次发掘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命名的河姆渡文化,距今大约为7000年左右,该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。

1973年考古工作者还在青海大通县出土一件陶钵,其口沿内壁上画有三组跳舞的人群,五人一组,舞人动作整齐,姿态优美,精美异常。

因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发现而得名的磁山文化,据放射性碳素测定,距今大约在7900年以上。1977年在河南新郑裴李岗发现了与磁山文化时代相当、内容近似的文化遗存,因此合称为“磁山·裴李岗文化”。

磁山·裴李岗文化早于仰韶文化,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。该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、罐、盘、豆、三足壶、三足钵、双耳壶等。器物以素面没有文字者居多,部分夹砂陶器饰有花纹。

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,以及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,都发现有大量做工精美、设计精巧的彩陶。这两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,属于母系社会遗址,有着6000年以上历史。

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红陶和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的黑陶与白陶,其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,有细泥、泥质和夹砂三种。尤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,有“黑如漆、薄如纸”之美誉。这种黑陶的陶土,经过淘洗、轮制,胎壁的厚度仅为0.5—1毫米。再经过打磨,烧制成功以后漆黑光亮,有“蛋壳陶”之称,表现出惊人的技巧。

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,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而成,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。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,以后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,白陶的陶器多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。

到了商代,青铜器的制作成就辉煌,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灰陶为主。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,以及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陶的不同作坊。但是到了后期,白陶和印纹硬陶有了很大发展,尤其是以白陶的陶器最为精美。白陶的纹饰多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,装饰华丽,弥足珍贵。

灰陶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,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时期有着一定数量的灰陶制品。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,多为夹砂灰陶。到了夏代(二里头文化早期),灰陶和夹砂陶的陶器占据主要位置。同时,商代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。

西周以后,陶器的种类繁多,除生活器皿之外,还有砖瓦、陶俑及建筑明器等。这一时期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,其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,基本接近原始青瓷。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,胎色较深,多呈紫褐、红褐、黄褐和灰褐色。印纹硬陶的陶器坚固耐用,绝大多数为贮盛容器。

商代的印纹硬陶,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发现。西周至战国时期印纹硬陶的陶器,主要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方的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到了战国及秦汉时期,用陶俑、陶兽、陶明器作为随葬已成习俗。这样一来,陶器的制造业便显得更加繁荣。

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,陶器的质量也逐步得到提高。在商代和周代,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陶器生产的工种。战国时期,陶器上面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。这一时期的陶器开始应用铅釉,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,也有了一定的色泽。

0c34e73bb3104804861a0a29d887de74~tplv-tt-origin-web_gif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ahdaxiang.com/news/64.html

与我们联系


地址: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荻港镇芦南笔架村
电话:0553-7358888
邮箱:790033830@qq.com

Copyright © 2025 繁昌县大象陶瓷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