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有源头活水来
于是,一部分专家对芜湖市境内的繁昌“人字洞”,究竟是洞穴还是地质裂隙,颇有微词。认为如果“人字洞”是洞穴,就应该能找到人的化石;如果“人字洞”是地质裂隙,则已经发现出来的动物骨骼化石,只能推测为纯动物的埋藏堆积,跟人类起源没有关系。
认为光有石器(220—256万年前人类使用的刮削器石器)作为间接证据,说服力还远远不够,关键是要找到人的化石。
只有找到人的化石,才能找到人类起源的真正答案。
早在1871年,达尔文在他出版的《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》一书中,对“非洲是人类的摇篮”作了大胆推测。认为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,很有可能就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。
但另有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,在他1863年发表的《自然创造史》一书中,提出了“人类起源于亚州”的论断。海格尔还绘出示意图,表明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。
除上述之外,还有人类起源“中亚说”、“北亚说”,以及“欧洲说”等多种说法。
人类的“摇篮”,随着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,而摇摆于各洲之间。
在“人类摇篮”的摇摆中,一些科学家又开始把“摇篮”定格在亚洲的中国。认为中国的古环境条件这么好,既然已经发现出丰富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古猿化石,这样的生存环境,同样也适合早期人类的生存。
这样一来,全世界的考古学家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,投向中国的长江流域,投向芜湖市境内的繁昌“人字洞”。
让人们感到惋惜的是,据繁昌“人字洞”重要发现者之一,中科院古人类研究考古工作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介绍,1998年5月他到现场考察时便得知,早在10多年前,当地采石场工人就一直在“人字洞”旁边炸石头开山,很多化石都被当作石块送进水泥厂烧成水泥,其中说不定就有远古人类的骨骼化石。
难道说找不到人类化石,就不能证明人字洞是欧亚人类起源的发生地?
也有科学家认为,在探索人类起源的时候,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,即人类是同一个生物物种。只能有一个祖先,不可能是多个祖先。人类祖先的共同性,是指人在没有形成前的物质成份的共同,所以全人类有着共同的基因基础,这一共同基础就是人类的普遍性。由于地域条件的不同,又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征,地域特征就是人种的特殊性存在。正是这一特殊性的存在,形成了人种的多样性差别,这一差别说明了人类的多地域起源。
人种的不同特征,构成完整的全人类,反映着宇宙信息规律在地球上的完整生发。人类各人种在还没有产生的时候,地球和气候规律就已经存在,是“先有父母后有子女”的必然规律。使得人种和物种有着一定的秩序规律,并为我们人类所认同。
人种的不同现象,是地球整体气候与特殊气候的规律布局,完整表达出来的一种自然现象。不仅说明了人与自然相互贯互通为一体,而且也说明了物质世界的对立统一。
既然人类物种是以多样性形式存在,如果一地域找不到人类的化石,不应该也决不可能否定人类其他人种的多样性存在。
因此有科学家认为,从世界气候来看,非洲古人类化石出土比较多,是因为那里的气候炎热干燥,加上火山灰的覆盖,很容易使得人类化石受到保存。而欧洲和亚洲气候湿润,自然界的有机物腐蚀了人类骨骼化石,在漫长的岁月中极易消失。有些地区沧海变桑田,地震、洪水、长期的河水淤泥覆盖,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,使得人类化石埋没,甚至消失,永远也不可能找到。
以化石的找到与否决定人类发源地的客观存在,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层面,似乎都有点说不过去。
好在繁昌“人字洞”虽然多年开山采石,洞穴面貌遭到严重破坏,但仍留下10多米的堆积遗存。国家有关部门做出决定,将这10余米厚的堆积遗存保护起来,在科技手段还没有达到一定能力的情况下,暂不予发掘。
Copyright © 2025 繁昌县大象陶瓷有限公司